教务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务动态 > 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2005年全省普通高校、普通中专招生计划和

时间:2005-04-18 00:00:00来源:教务处 作者:教务处阅读: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蒋笃运 

二ОО五年四月五日

同志们:

全省普通高校、普通中专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招生计划执行情况和招生工作,部署安排今年普通高校和普通中专的招生计划、招生工作。会议的突出特点是将科学发展观贯穿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全过程,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次会议是经省政府批准召开的,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贾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并代表省政府和各省辖市签订责任书。下面我就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先讲几点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保持我省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回顾2004年,全省招生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招生工作是顺利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健康的。2004年,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省共完成普通本专科招生25.7万人,比上年增加6.71万人,增长35.3%。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70.3万人,比上年增加14.6万人,增长26.1%。高考录取率达到6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平均每万人口中的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73人,比上年增加18人。高等教育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函授、夜大、网络、自考、电大注册、学历文凭考试等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55.9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3.8%。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民办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民办高校实际招生3.3万人,占总招生数的12.9%,在校生达到6.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0%。有效发挥了招生计划安排的杠杆作用,拉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幅度增加了“对口升学”等“立交桥”计划以及“3+2”和“五年一贯制”高职计划。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共招生43.96万人。同时,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全省高校占地增加了1.6万亩,校舍建筑面积增加了36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增加了63亿元,专任教师增加了8477人。全省高校师生比为117.7,与上年持平;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1.3%,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2.4%,与上年基本持平。生均占地、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宿舍、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图书等,也比上年有所提高,都基本达到标准。截至2004年底,我省高校累计利用信贷资金100亿元,其中用于基本建设的为72亿元。同时,近几年新升格、新设置的近30所院校尚存在较大发展潜力。据统计显示,与扩招前的1998年相比,2004年,我省高校主要生均办学条件与在校生规模基本上是同步增长。这充分说明,扩招6年来,我省高校办学条件的发展与事业规模的发展是协调的,教学质量的巩固和提高是有条件的,对于今后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基础和保障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持续数年的快速发展,也使我省高等教育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外部来看,

对“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优先发展和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办学体制改革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内部来看,高等学校的发展战略、学校定位、办学思想和理念应该进一步调整和明确,招生、教学和后勤管理应该进一步改革,教学、科研、实践环节应该进一步加强,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应该进一步推进等,特别是民办教育有待进一步催生和促进等。所以,今年和以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决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把握好高等教育发展的节奏。

    第一、要统筹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工作重点的转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了解的情况看,我省高等教育战线的绝大多数同志对高等教育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是否定前一阶段扩招和发展,而是在充分肯定前几年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适度发展和协调发展,努力把握好发展节奏,并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

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计划手段对高等教育发展节奏进行宏观调控是一个十分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手段。这一点,周济部长在全国招生计划工作会议上有很精辟的论述,他说:“教育计划规划工作实际上是教育工作的龙头,这个龙头摆得怎么样,就决定着我们整个教育战线能不能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他还说:“现阶段,很多改革不到位、政策不配套、法制不健全,还必须实行一定的计划管理和行政管理。” 由于近几年社会就业压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紧张,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今年国家开始对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实行宏观调控,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扩招后历年来的增长速度,也首次低于GDP增长速度。尤其是把原本属于指导性的专科计划也实行了按指令性计划进行管理办法,并且将把高职(专科)招生计划执行情况与各省研究生和本科招生计划安排、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批、高校设置审批等工作直接挂钩,对不听招呼,仍然超计划招生的省坚决予以处罚。近几年我省高校利用信贷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已形成了一定的招生能力,许多学校还贷压力很大,强烈要求扩大招生规模。但是,对招生规模问题,必须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毕竟我们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投入、专任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图书和仪器设备等基本办学条件不是非常充裕。去年我省计划增量很大,基本上满足了各学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的要求,教育部今年也作为基数予以确认。今年国家开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我们必须认真执行,对前几年快速扩招所积累的问题进行消化。我们办高校不是开宾馆,有吃有住就行,也不是房子空着就可以招生。现在,不少学校就是以校舍有空闲为由要求增加招生计划的。据统计,今年各校上报的计划数已远远突破了国家核定我省的招生规模。本科计划供求缺口4.3万人,高职高专计划供求缺口9.4万人。在此,我郑重地给大家说一声,不要一味地争规模,今年除了民办学校和新审批的学校计划有适当增加外,绝大多数学校都是维持上年规模,甚至有一部分高校因为投入、办学条件和“三率”等因素还要降低招生规模。大家一定要把兴奋点从规模扩张切实转到提高质量上来。不要把这次会议当作争取规模的会,而是应当作为一次转变观念、实现工作重心转移、提高质量的动员会!

第二、要统筹高等教育内部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统筹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也要统筹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要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探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形成学习型社会。高等学校要科学准确地定位。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概念,高水平大学只会是少数,普通本科院校还是应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尤其要注意定位问题,就是努力为我省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要统筹考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的调整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要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希望各学校在安排计划时要优先考虑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专业,对传统的、基础性较强的专业,报考率、报到率、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且受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要下决心压缩计划。

第三、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当前,我省 “两基”巩固提高的任务十分繁重,高中阶段发展的任务也比较重,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比较薄弱,需要下大力气予以加强。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为社会成员创造更多终身学习的机会;在我省各级各类教育中,民办教育所占份额还比较低,必须加快发展民办教育,以尽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因此,只有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才能构建和完善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正确处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尤其是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关系。普通教育是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但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必须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越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就越迫切。普通高中在我国传统文化和普通高校扩招的拉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而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的比重仍然偏小,近几年呈逐步下降趋势。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层次结构的需要。所以,高等教育要与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特别要注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格局。要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发展的重点,这是高中阶段教育乃至整个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四、统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几年,我省通过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布局结构调整、高校扩招、高校扩容建设工程、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等,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了巩固高等教育发展成果,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等,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创造环境。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速度很快,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这对高校管理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有些学校还贷压力很大,所以今后必须在加强管理上下大力气,向管理要办学效益,向管理要教育教学质量。随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科研体制、财务制度等方面的变化,高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基建、后勤和资产管理等都要适应高校发展的新形势,尽快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加强管理和改革的同时,要始终把维护学校稳定摆在重要位置。稳定压倒一切,教育系统稳定工作的任务尤其繁重。随着改革的深化,会更多地触及到各方利益结构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进一步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尤其是我省高校连续六年扩招,部分学校办学条件紧张,不少学校擅自举办校外班;受利益驱动,通过定向、预科、单招等特殊招生形式高收费等,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稳定和高校稳定。高校招生工作,要为稳定作贡献,而不能给稳定添乱子。各学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严肃纪律,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维护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的严肃性,对于招生、考试、收费等环节要切实强化管理,坚决惩治腐败行为,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收费。把教育的稳定工作做好,让党和人民放心。

二、统筹协调,把握节奏,认真安排好今年的普通高校、普通中专招生计划

今年安排招生计划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和实施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充分发挥计划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作用,继续引导学校由以规模的扩张求发展为主转到以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并行,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求发展的思路上来,规范办学行为,稳定办学秩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就业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一)招生规模:2005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拟安排27.5万人,比上年实际招生数增加1.8万人,增长7%,高于全国增幅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部下达的本科计划为10.2万人,比上年的本科实际招生数增加1万人,增长10.9%,高于全国9.5%的增长水平。新生入校后,全省高校在校生规模预计可达到82万人,比2004年净增近11.7万人,大约增长16%。扣除本省高校到省外招生、加上省外高校来我省招生,面向我省招生的生源计划预计可达41万人。录取后,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可达17%,将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在安排2005年普通高校分学校招生规模时,我们本着依据办学条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坚持与三率挂钩的原则,在兼顾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分类、分层次指导学校确定其招生规模。稳定龙头高校招生规模,使其在质量上逐步向全国高水平大学迈进;扩大民办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招生规模,使其规模占整个高校在校生比例有较大的提高;强化“三率”尤其是就业率意识,使学校更加注重面向市场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更加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压缩本科院校的专科招生规模,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发挥更大作用;适度控制甚至减少办学条件较差尤其是专任教师缺口较大、被国家亮牌院校的招生规模。

2005年,我省普通中专招生计划安排18万人,比去年计划增加3万人,增长20%。其中省管计划拟安排12万人,包括普通高校举办的“五年一贯制”高职和3+2分段制高职招生计划6.1万人,市管计划安排6万人。普通中专招生计划安排时,要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重点服务。

(二)普通本科招生计划。经初步汇总,各院校申报本科计划为14.5 万人,与教育部下达的10.2万人相比,供求缺口为4.3万人。考虑到近几年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新增本科专业较多、老的本科院校基本不再招收专科生以及一部分高校新校区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等因素,今年本科招生计划虽有增量,但安排分学校计划时仍显得非常紧张。初步想法是优先安排民办本科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和新升本院校的招生计划。对本科院校的优势专业尽可能满足招生,一般性专业、重复设置专业适当控制招生,切实把偏紧的本科招生计划安排好、落实好。

(三)专科层次招生计划。经过汇总,我省各院校上报专科计划26万人,计划缺口9.4万人。我省专科层次学校既有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也有新审批的高等职业学校;既有在中心城市举办的学校,也有在省辖市及县级市举办的学校,地域和社会声誉差别较大,考生认同程度不一,三率情况参差不齐。少数学校投入不足,条件紧张,却在扩招,基本上无暇顾及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专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了生源不足降分声誉差不报到再降分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安排各学校专科层次招生计划时,本着质量、条件相结合的原则予以安排,希望各学校综合考虑社会需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控制好规模发展速度,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水平上。

(四)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在今年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希望各学校继续重视学科、专业的调整。在安排计划时优先满足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招生规模,积极扩大与我省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和就业率高的专业招生规模,稳定传统的、基础性较强的理学、教育学、哲学等专业招生规模,适当压缩“三率”相对较低且受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招生规模。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希望学校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不足50%的专业要控制招生规模,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五)高等师范教育招生计划。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教师严重缺乏、初中师资需求呈下降趋势以及去年师范专科专业报名率很低的实际情况,今年在安排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时,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了师范本科招生计划,大力压缩了师范专科招生计划,继续鼓励师范本科院校培养本科小学师资。师范本科专业招生由上年的1.8万人增加到2.3万人左右,加上普通专升本的师范本科计划,总量可达近3万人;培养初中师资的专科师范类专业招生规模进一步压缩。合并有中师资源的职业技术学院、地方大学师专部及教育学院的师范专业,原则上只安排小教师资计划。

(六)普通高校立交桥招生计划。今年我省继续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招生计划由上年的1.8万人增加到2.3万人左右,占应届专科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22%。经过研究,我们拟将普通本科计划和“专升本”计划统筹考虑,确保专升本计划的顺利完成。高职(高专)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计划2.7万人。

(七)3+2分段制高职、五年一贯制高职计划。为了进一步拉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今年这两类计划共安排 6.1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32%。按照 坚持标准、有进有出的原则,对今年申请举办3+2分段制招生的学校,坚持原定办学条件标准不变,民办学校,可以适当降低准入条件,经审核后可适当增加举办学校。  近年来办学条件下滑或连续完不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将暂停其3+2招生资格;继续坚持高职(专科)院校均可举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原则;本科院校要逐步压缩五年一贯制招生规模。

(八)跨省招生计划。为逐步改变我省高考录取率较低的现状,今年在生源计划管理上,对于外省学校来豫招生,教育厅除了想方设法吸引本科院校和外省质量较高的老专科学校外,对外省市新批的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校举办的普通高职班等,在严格审核其办学资格和办学条件的前提下,根据资格对等的原则,按照我省人才需求安排来豫招生。同时,积极鼓励支持我省学校到外省招生,改善生源结构,扩大招生市场,提高学校知名度。但今年我省高中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10万多人,而省属学校招生计划增量仅有1.8万人,所以希望学校理解这些状况,把跨省招生规模维持在上年的水平。

(九)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安排。根据教育部要求,今年我省省属院校不在省内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也不接收外省省属院校的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对部属院校的定向就业招生计划,要严格审核协议,在定向就业单位作出五不准的承诺后予以安排。同时对去年没有严格履行承诺的单位,今年将取消其安排定向就业计划的资格。

三、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以考风考纪和安全保密为重点,全面加强考试管理

近年来,社会对教育招生考试工作非常关注,对考风考纪存在的问题反映强烈。今年教育厅决定要在全省招生战线开展“考试管理年”活动,从严治考,确保考风考纪根本好转,确保不发生失泄密案件。

(一)严格实行招生考试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今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党政主要领导人都做出了明确的责任规定。在这次会上,贾省长要代表省政府与各省辖市政府签订考试管理责任书,体现了省政府对考试管理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招生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明确各级、各部门和各类考试管理人员的责任,并层层签订考试管理责任书。上一级教育部门领导要对辖区单位实行领导分包制,即,省包市,市包县,县包考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地方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对违反高校招生、考试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构成违纪、违法的,依照党和国家的有关法规,追究纪律责任和刑事责任。同时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和学校,在评先表优和教育综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二)严格考试队伍管理。为了加强监考队伍建设,省教育厅今年出台了《河南省国家教育考试监考员管理办法》,各地要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监考员队伍建设,加强师德教育和工作纪律教育,提高监考员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今年,全省继续实行和完善县与县推磨交换监考的办法,同时,由省统一组织,原则上按每10个考场安排一人,跨省辖市异地派遣、定点包场巡考。巡视员要对所巡视的考区考点、考场负责,发生严重问题也要追究巡视员责任。对于坚持原则、认真履行职责的监考员和巡视员要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于不负责任,甚至违规违纪、参与作弊的,要取消教师资格,直至开除公职。

(三)严格防范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作弊手段也在花样翻新,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渐呈专业化、集团化和高科技化之势。因此,要把防范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作为重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防范和查处考试作弊。今年省里投入数百万资金,为所有考场配备金属探测器,所有考生进场都要接受检查。各级都要加大硬件建设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安装使用电视监控考场、手机信号屏蔽器。使用电视监控考场的,要严格监控室的人员管理,必须始终由上级巡视员在场,对监控室也要进行监控,实行全程录像,资料备查,严防从监控室泄漏试题。监考员、巡考员和所有考务人员也不得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

(四)严格考点考场出入管理。今年我省规定,每科考试结束前,考生不得提前交卷出场。这既是严格管理的要求,也是关心考生的措施。监考期间,监考人员不得随意离开考场,考试期间,除主考、副主考、监考员、巡视员之外,非特殊情况,其他工作人员不得进入考场。领导视察,一般不进入考场;记者采访,不得进入考场;无关人员严禁进入考点。所有考试管理人员工作期间不得擅自离岗、串岗。对考试期间进出考场的所有人员、事由、时间,监考员都要在考场记录上写明情况。

(五)认真对考生进行考试纪律和诚信教育。考前,各地各校都要集中对考生进行考试纪律的宣传教育。在报名时,要让每个考生了解考试规则和违规处理规定,并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考生参加考试的违纪舞弊行为载入考生个人电子档案,录取时向高校提供,并作为考生个人参加国家教育考试诚信记录,予以存档。各地各校要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要让考生明白,违规违纪得不偿失。

(六)严格考生报名管理。今年我省重申:应届高中毕业生原则上要在户口所在地报名,也可凭会考证在高中学籍所在地报名,往届生必须回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报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规接收非本县(市、区)考生报考。各地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不得单纯以高考升学率作为对中学教育质量进行考评的依据,不得向中学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和奖惩学校、教师。对政策性加分照顾项目,要层层审查,符合条件的考生,县区招办和中学要进行公示;未经公示,不得享受照顾录取。对重复报考或骗取报考资格要严肃处理。

(七)精心组织外语听力测试工作。教育部决定,从2005年开始,普通高校招生对考生外语听力测试不再做全国统一要求。根据教育部的精神,省教育厅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今年我省高考继续进行外语听力测试,使用教育部统一的含听力的试卷,按全国统一时间、在同一场次考试。听力不再计入总成绩,作为单独的一项成绩在录取时提供给高校,如何使用听力成绩,尊重学校意见。各地对外语听力测试要予以高度重视,决不要因为听力测试成绩不计入总分就降低要求,放松管理。对听力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周密的应对措施,确保听力测试顺利进行。听力测试期间违纪舞弊的,同样要受到处理。

(八)严格保密管理。安全保密是考试的生命线,必须慎之又慎,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要认真落实“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各市、县教育局局长对本地区招生考试安全保密工作负总责,试卷到了哪里,哪里的“一把手”就是第一责任人。对考试命题、试卷印制、运输、保管以及考试实施、评卷等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安全管理措施都要认真落实。今年,全省统一要求增设保密室外围的电视监控设备,对保密室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所有保密室要重新核发使用许可证。各地要会同保密、公安部门,抓紧组织安全保密专项检查,要查到每一个市县、每一个考点,查到易发事故的每一个环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坚决整改,确保条件达标、培训到岗、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如,高考试卷往返考点的途中、考点至考场的途中、备用卷的管理与使用等,要严加管理,严禁使用出租车运载试卷,考点启用备用试卷必须严格使用手续。要加强对考生报名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等电子档案内容和网上录取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完善信息管理监督机制,确保信息安全。

(九)严肃查处违纪舞弊。各考点都要公布省、市、县举报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对群众举报认真查处。对违纪舞弊考生,监考员要当场予以记录,当科考试结束要在考点张榜公布。对所有违纪舞弊考生和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对任何违纪舞弊者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并公布查处结果,对违纪舞弊行为形成高压、强压态势,使企图舞弊者望而生畏,使胆敢舞弊者付出应有的沉重代价。

(十)综合整治考试环境,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发挥招生委员会的作用,争取公安、监察、宣传、保密、卫生、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考前,各地要召开有关部门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检查落实,形成联动机制。考试期间,各级要实行严格的值班制度和考试、保密情况日报告制度。各级要安排领导带班,专人值守,保证24小时联系畅通。要提前制定各种应急防范预案,一旦发生影响安全保密、严重违纪等重大事件,各市、县(区)和有关高校必须在第一时间内直报省招办,并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把影响和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认真执行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今年,教育部加强了对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的宏观管理力度,把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和中介诈骗作为重点治理的三大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予以整治。

(一)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努力完成招生计划。各级各部门各学校要切实加强计划管理,招生计划一经确定公布就要严格执行,尤其是今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各地各学校都不要擅自调整招生计划,更不准无计划乱招生、乱办班。对高校投放的调整计划,在录取控制分数线上严格按照考生志愿及分数顺序投档。高校要严格调整计划的使用责任、使用程序和使用范围,调整计划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确保不出问题。对于投放到省外的计划,要努力完成,避免临时调回省内影响正常录取,甚至带来遗留问题。

为切实解决好高职高专报到率低的问题,今年对我省高职高专仍按往年的做法,增加一定比例的调节计划,但调节比例由去年30%降至20%一并向社会公布,统一安排录取。省属高职高专二批院校新生报到结束后,按实际报到人数办理录取手续。为圆满完成招生计划,报到人数仍达不到原计划(不含调节计划)的,可以由学校提出继续录取申请,教育厅审查后,决定学校继续补充录取计划数量。

(二)严格规范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招生行为。最近,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情况通报,并召开了电视电话会,对湖北地区存在违规招生、乱收费等严重问题的7所独立学院进行通报批评,要求进一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再发生此类问题的独立学院,今后要停止招生乃至取消办学资格。我省的独立学院,总体发展情况是好的。希望独立学院的申办高校要将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纳入本校的管理范畴,加强指导和监督,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招生章程以及招生广告须经省教育厅审查后方可发布。严禁未经省招办擅自组织生源、未经省招办核准拟录取名单擅自寄发录取通知书。高校学籍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对所有游离于体制外录取的学生一律不予电子注册。

(三)严格各种特殊形式招生管理。一是规范少数民族预科招生。根据教育部要求,民族预科招生对象为少数民族考生,招生计划集中公布,单设志愿,集中投档,招生学校要尊重考生志愿,不得以“考生自愿放弃志愿”为由擅自退档。若生源不足,转为并轨计划使用。二是认真执行定向就业招生政策。对可以在我省定向招收的重点院校要严格审查手续。定向就业招生计划面向全省招生,定向就业单位、中介机构或个人均不得参与定向招生录取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向考生收取政策规定范围以外的任何费用。三是加强对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工作的监管,招生学校要严格把关,做好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学校提交核准的拟录取考生名单,由省招办在“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公示。四是规范艺术院校专业考试、专业成绩使用办法和录取规则。五是对外语非通用语种、保送生、艺术特长生、自主选拔录取等招生形式,公开选拔标准和录取办法,加强对测试过程的监管,公示备选资格考生名单和录取结果。

(四)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坚决制止与招生录取挂钩的各种乱收费。今年,各高校的各类招生都必须有经过批准的收费标准,并在报送生源计划时注明,由省招办在院校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没有明确收费标准的,省招办不得安排其招生。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巧立名目乱收费、高收费。哪个学校发生乱收费问题,要直接追究学校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

(五)继续严厉打击非法招生。去年,省教育厅、公安厅、监察厅联合行动,对非法“中介”招生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社会反映很好。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查处非法招生中介机构,清理违规招生广告,严厉打击非法招生活动,维护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利益。任何高校都不得委托或允许“中介”机构参与招生,各级教育行政、招生部门各学校的工作人员,不得参与“中介”招生活动,不得为“中介”机构组织生源,不得为“中介”机构提供信息和便利。违者,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六)严肃招生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等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对本单位的招生工作和廉政建设负责,又要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招生人员要严格遵守“六不准”,即:在招生工作中,不准违反国家有关招生规定,不准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不准采取任何方式影响、干扰招生工作正常秩序,不准协助、参与任何中介组织或个人的非法招生活动,不准索取或接受考生及家长的现金、有价证券,不准以任何理由向考生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省招办录取现场继续实行全封闭管理,录取场所手机集中保管,并在现场安装屏蔽设备。高校录取场所也要相对封闭,排除干扰。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坚持“全程参与、重点监督”的工作制度。除继续在考试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外,还要加大对各高校录取工作的检查监督。对协助、参与非法招生活动的,有关部门和高校必须严厉查处,尤其是与招生录取挂钩乱收费的高等学校,要追究其主要负责人责任。

(七)积极做好中专招生改革和管理工作。最近,教育部召开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教育、招生部门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做好中专招生工作。

五、进一步做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实施工作

我省去年在高校招生中实施“阳光工程”,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年,教育部把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在全国推行,并作为2005年教育战线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是招生战线内抓管理、从严治招、外树形象、取信于民,提高招生战线诚信度、国家教育考试公信度、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工程,是维护广大考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要求,是落实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原则、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与加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实施“阳光工程”的重点是确保招生录取工作信息公开,要做到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和重大违规事件处理结果公开。为实施“阳光工程”,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省、市、县三级招办和高校、中学招生服务体系,各级要安排专门人员,公布咨询电话,对考生来访、来电咨询和申诉做好接待服务,处理考生反映的各种问题,为考生及家长排忧解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各招生学校要从维护考生利益、树立学校形象出发,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制定招生章程,要如实介绍学校情况,不得误导欺骗考生。如果因为虚假宣传、乱承诺,引起纠纷的,要追究学校责任。

二是以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为主要平台,发布录取信息,公布录取结果,公示各类照顾对象名单,考生成绩和录取结果均可在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免费查询;录取期间,通过网络实现省录取现场与各市、县和高校互联互通,在确保数据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录取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向考生、院校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对当批完不成招生计划的学校,面向社会公布缺额,征集志愿。

三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搞好招生宣传。各级教育招生部门和高校,要把招生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专项部署,主动加强与宣传部门的协调配合,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大力宣传招生政策,把政策交给群众,自觉接受监督。对突发问题的处理过程、结果及宣传要系统研究,一并进行。各新闻单位的朋友们,多年来非常支持配合招生工作,希望你们一如既往,继续大力宣传我省招生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大力宣传招生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人物,同时也欢迎对招生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四是继续做好招生咨询服务。今年我省普通高招咨询工作,以经常性咨询工作为主导,以网上咨询周活动为重点,以高校和中学开展校内面对面咨询为主体,以举办现场咨询活动为补充。各级教育、招生部门和高校要健全服务体系,使咨询工作日常化,服务经常化。在考生填报志愿期间,要集中精力重点做好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全国性的高招网上咨询周活动。活动安全问题“谁主办,谁负责”。非教育部门、招生部门、高校不得举办招生咨询,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跨市招揽考生参加,不得集体组织考生参加,不得强迫考生参加,不得作虚假宣传。严禁中介机构和非在豫招生的普通高校参与咨询活动。

同志们,今年各项招生考试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希望各级各部门各学校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认真贯彻落实好省里关于招生考试工作的部署,圆满完成招生考试工作的各项任务,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